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平安,改变世界的冒险者

文章发布于:2021-12-10 10:29:58

平安,改变世界的冒险者


有人说企业是改变世界的冒险者,他们手里往往握着这一张确定的牌,目光盯着这一张不确定的牌,在成功与失败的无常交替中持续冒险。他们有时候显得鲁莽无畏,实际上是在贪婪的创新和创造。




就像平安的诞生地深圳那样,40年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为GDP年12.7万亿的超级城市,中国平安从13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万亿民族企业,从社会地方性公司成为中国三大金融集团之一,位列全球第二的金融企业,在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名列第6位,在美国财富500强中名列第16位。
中国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平安的客户,中国平安一年的纳税额占全国税收的近1%,占深圳税收的近7%,平均每天缴税2.8亿元。
截至2021年6月末,拥有超过11万科技人员,超过4500名科学家和一流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专利申请书累计3万以上。
这些年,中国平安经过业务拓展,基于中国最大人口体量和近40年的经济飞速增长,在国际范围内按营收的口径,综合金融领域其实已经超越大部分对手。,已经远远超越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方金融巨头。就连宇宙第一大行的工行,以年收入标准来看也排在平安之后。
如果以服务覆盖的人数来看,平安服务的客户数量早已超过2亿。同时通过其他各类平台,为超过6亿互联网用户提供围绕生活相关的金融服务。
相比之下,美国的联合健康服务人数仅1.15亿,法国安盛服务的人数仅1.02亿。而全球范围内拥有保险、银行、资管、信托、证券等全金融业务经营的公司已经不多见,像平安这样,在科技创新领域又能比肩头部大厂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了。
现在的平安,根据人民和国家未来的需求,这样一个金融集团,把金融放在了过去,把未来放在了科技和医疗。
人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逐步提高,但从供给侧来看,中国一直没有大型的医疗健康集团,医疗健康产业也很分散。本来医疗就是个极为复杂的链条,面对大众的窗口是诊所、医院、药店,但后面是一整条:医药厂商、渠道商、保险、养老体系、配套服务,医生护工等等,把这样一件事整合起来,必须得是有足够大体量的公司动手去做,小打小闹,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当时间来到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经突破2.6亿,将近总人口20%,逐渐进入重度老年化阶段。国家的养老政策也转变为积极应对,开放三胎政策,同时伴随着人均收入从2000元,7000元增长至如今的3.2万元,中国国民的健康管理需求逐渐增加。大家对医疗健康和养老已经不仅限于满足基本需求,也开始追求更好的治疗护理和养老生活方式。
拿养老体系来说,宏观上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203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按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医疗消费呈指数级的增长,从上图可见65岁以上老人人均开销是40多岁三倍多,是50多岁的两倍多,同时医保增速和GDP增速整体呈同向变化趋势。在国民医保支出快速增加,但财政收入增速有限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民营医院养老院机构的建设非常有必要,而这也正是国家的未来战略拼图。在这儿,平安又拼上了。
平安在医疗板块的布局其实已经初见规模,2021年自有医疗团队快速上升至2000人,外接医生超4万人。说起来可能不太容易相信,这是一家金融公司干的事。
或许平安马上就不是一个金融公司了:平安通过12家单位协作,通过拧绳的操作把大家都拉进来,建医疗健康生态圈,包括了生产方、医疗服务、护理服务、药品渠道,甚至包括支付服务上。用户那边,平安专注流量决策,医疗健康行为,支付端利用长臂影响客户,通过技术便利赋能服务方并获取利润。
过去保险是一张冷冰冰的保单,可能只在用户购买保险和发生理赔时才提供服务,中国平安更希望能通过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重症护理、养老护理等4个方面推动医疗和保险的结合,提供实打实的医疗服务。
简单来说,卖保险是过去时,现在大家需求的是保险和医疗的配套整合。简单计算数字和做模型预测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做有温度的保险,而保险搭配后续的医疗健康服务,就是未来的市场竞争点,也是现在人们生活富裕后,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限于一份保障。
安从医疗健康体系到医保控费,再到医院养老院做全面调整,目标是未来可以提供全流程打通的服务,也就是说看病、买药、治疗、康复、养老所有事在平安体系内一站式完成。




这事,为什么这么重要?

不知道大家周围有没有得过大病的人,或者家里有长期生病的老人?你们可以回想一下,病人花在医疗看病的所有时间里,其中占比多少时间是真正正在看病和治疗的,又有多少时间花在了东跑西跑、踢皮球,咨询,单据费用和流程处理这些中间项目上?
效率和资源分配问题是医疗体系的老大难了,如果突然培养十万几百万医生,突然建一大批医院,并且完善好整个体系,再投入到市场,解决大家的看病难的问题,这其中需要的时间精力和试错成本极高。
贸然缩短这个周期只会徒增未来的风险,吃亏的还是大众。而通过各种手段增加效率,就能增加单位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在短期内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平安体系内一站式服务想做这件事。这个领域做好了,对平安来说可以是未来数年的业绩增长点,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健康福祉。
其中的养老板块要特别注意一个细节,这里说的养老院可不是以前那种养老院,既然说了是有尊严的活着,是大家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给予明显的生活体验上的提升。
比如对于牙齿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老人,无法咀嚼硬的东西,就要把像胡萝卜这种东西碾成泥状,重新拼回胡萝卜形状,这种养老的服务细节,是整个未来行业高端市场的标准雏形之一。
在以上各个业务,反映出的趋势是多方面多线条押注医疗健康,而将所有东西整合起来,形成完善的体系,需要打通各个板块,这一点上有一部分平安是通过参与方正集团重组完成的。
首先是线上和线下的互通,通过此次收购借助已经成熟且丰富的北大医疗品牌,利用平安健康线上资源拓展,再通过北大医疗集团各医院与平安保险业务形成接通结合,平安有优势完善线上医疗体系,扩充医疗团队,线下建设国际一流医院,以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龙头,医院网络为主体,涵盖医生管理、供应链保险、大数据的大健康产业,而这个大产业里依托了北京大学和北大医学部,拥有与北大到国际医院为旗舰医院及11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总床位数超万张,而平安类似的收购都是平安正在积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通过交易的价格对相关主体实际上控股实现业务之间的有效协同,真正完成大健康的布局。
在医疗大健康领域,平安把次元壁打破,线上线下互通更加便捷,保险与医疗之间的壁垒打通增加效率,再从用户端、服务端、支付团和科技团进行融合,这一系列的操作反映出了真金白银和资源倾斜,都体现出平安对这个板块下的重注,而透过这些业务看本质,只不过是平安看到了未来大健康医疗板块技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心,也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诉求。
这样来看,平安的基因也是如此,在平安长达30多年的发展中,每一步棋其实都紧贴着人民群众和国家的需求。




回看平安的起点:80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蛇口片区扛起了改革的先锋旗帜,伴随着蛇口工业区开发的如火如荼,早期技术和工程能力限制,工伤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就有人提出每个人都出点钱放在一起,如果哪个员工受伤了,就可以从中出一笔钱作为保障。毕竟,如果重伤不能参加劳动,未来的生活保障和收入应该怎么获得?
后来我们也才知道这种行为就是保险,而这就是平安梦开始的地方。那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平安也用了近两年才在开源混沌的年代拿到了保险牌照。
市场的荒芜,人们认知的缺乏,在新概念领域开疆拓土的阻力是一座座大山。
平安的优势相对于当时那些基于我们市场的欧美公司,平安是一家纯正的民族企业,并且关注人民群众。根植本土的企业,了解大家的习性需求和做事风格,知道如何设计产品,如何沟通,如何提供服务,甚至知道每个街道的方位角落,知道大家的家长里短。
成立之初只有十几人的平安,最开始的发展方式就是全员出动,一个个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扫楼普及保险这个概念。在那轰轰烈烈的年代,这就是平安在这片荒地上原始积累的路径,而这一理念也贯穿了整个中国平安的成长。平安的保险板块在一群年轻人的奋斗下,终于从深圳发展到了全国,也在国务院的批准下,作为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拥有了以中国冠名的权力。
1992年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而这时候新的问题来了:公司怎么发展?架构怎么设置?当时的中国人没几个懂。在激荡的40年中,大家都是在一腔热情下摸着石头过河。而平安,敢为人先,为了解决问题,选择向国际先进体系学习。那个时候,中国的准则和资本市场的建设都还不让人放心。并没有形成标准完善的体制,为了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平安只能硬着头皮去发展。


平安是怎么办的?

初次让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平安进行审计时,对方提出了200多个问题,而且解决这200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平安一家民族企业快速汲取国际先进的过程,其中的各个小细节都是对原来体制的不断打磨,以此为谋,不断完善财务和机制,要求各个分公司交付公章相当于一杯酒释兵权,这件事也是在力排众议中不断推进的,而这一步收益是巨大的,平安后来上市可以做到每一分钱每一笔业务都做到了向全世界投资者披露。

透明化和接受全社会监督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只不过历史的车轮没有停止,平安迎来历史的机遇。

从改革开始到加入世贸,中国平安的发展战略也始终紧跟国家战略,第一个10年探索现代保险之路,第二个10年探索结合金融模式,第三个10年探索金融和科技的融合。

中国平安是民族金融企业中负责转型科技的公司,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成了下一个风口,科技创新一线的平安也跟上了这波。

平安2013年的重点放在了科技引领综合经营的概念。现在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比如说线上下单线上支付,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场景,金融公司里也很早就意识到:科技竞争是场景和数据的竞争。金融公司的转型科技也是找好场景。平安的做法是围绕着医疗、住房、汽车这几个商业保险的核心场景向外铺开,形成一个生态圈。


这些2013年就布下了战略,2018年加的logo正式从保险银行投资改为了金融科技,中国平安旗下独角兽,包括陆金所、平安健康,金融一账通也上市。那时候的平安早已不单单是一家金融企业。金融加科技的转型,在众人的怀疑和关注中变为技术时代带来的挑战。

除了对外部客户服务方式的变革,还有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

新的科技公司,如果只是机械执行,你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互联网领域的快节奏和高创新早把你淘汰,但如果追求自下而上鼓励团队创新管理,大家得接受犯错。

这跟金融公司的严谨基因也是本能抵触的,平安走的这一步科技转型,其内在变化比我们从外在看起来做的多。不论是放眼过去,从未来复盘来看,肯定有人说这是一部分中国经济的创业史。中国平安的发展更是一部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演化史。



还记得开头大家都拿出点钱为蛇口工业区员工共同提供社会保障的事吗?那个时候人们朴素的对于生活的诉求就是有保障的活着。因此当时小小的平安其实也仅仅提供了个让你能够继续生活的保障,而在历尽艰难险阻,尤其是现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道路摆在了国际政治层面,中国平安也站在大舞台里,如果上面说的这些复杂的高级的抽象的生活需求,在映射到平安对自己未来的不足,尤其是医疗,这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平安不愿意是作为一个金融综合体,因为在新时代科技和医疗寿命、健康和有尊严的养老,恰恰是经过奋斗一生的共和国开拓者们和所有的怀抱有憧憬的同胞们,对那些所谓的复杂的高级的抽象的生活追求的具体表现,只不过平安很久之前就看到了这种表现,提前布局了。我们发现平安的三个10年,成功踩准国家变革的每个节奏点:第一个10年的保险,第二个10年的综合金融,第三个10年的金融加科技,以及未来医疗大健康。每个阶段都在配合国家战略的同时,精准完成了自身的运行发展。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